Home > Press Center >CXK News

CXK News
文章附图

Since July ,2017, Sets of CXK CTP machine has been instal...

文章附图

CXK will be participating 2017 China Print Exhibition whi...

文章附图

Thank you for being with us during 22 years. In this 22 y...

文章附图

CXK participated in Drupa 2016,held in Dussedorf Germany ...

文章附图

As a local manufacturer, CXK pariticipate in 2015 Print C...

Prev 1 2 3 Next

工程机械行业兼并购的资本之舞

2017-01-07 00:00Views:107times 
文章附图

  随着市场的演进,企业资本运作成为了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兼并购又成为最重要的途径,大型企业通过对其他企业的兼并,实现规模的扩大和销售额的增长。数据表明,资本的运作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在互联网危机后,全球兼并购所涉及的金额呈现明显的下降,但是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兼并购总金额又逐渐回升,直至次贷危机的发生,又使得这一趋势呈现下降。但是可以预见,在全球经济缓慢回升的过程中,兼并购的步伐将重新加大。
  全球工业行业兼并购分析
  工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之一,虽然工业行业的兼并购一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受经济的影响特征并不特别明显,而且在2007年达到了一个高峰,总金额达到3 500亿美元,为历史新高。在本次次贷危机发生后,工业方面的兼并购虽然金额出现下降,但是占所有兼并购的比例却有所提升,接近12%,为历史最高水平。
  显然,兼并购越来越受到工业企业的重视,而且企业开展兼并购的速度正在加快,这说明规模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进行行业分析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是市场集中度,即成熟的行业和市场中,行业的前三名一般占有市场份额的70%~80%(这种平衡的打破,需要创新的出现,或者是新的革命性的技术,或者是需求的新变化)。2009年全球工程机械前六名企业已经占据了销售额的54%。未来参与竞争的企业必须通过规模的优势逐渐争取靠前的席位,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利润,而要成为最后的赢家,兼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最后胜出的必然选择之一。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兼并购历程
  工程机械行业在国内仅发展50年时间,目前各产品的市场基本处于发展阶段,包括装载机、挖掘机和压路机等。这些产品领域虽然出现了一定规模的企业,但整个市场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还有进一步整合或者变化的趋势。虽然通过人口红利的要素和国家对产业的支持政策的带动,国内企业在进口替代上展现了一定的优势,但未来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将使得竞争更为复杂。
  纵观国内企业的发展历程,兼并购的频率并不高,很多工程机械企业都是国有性质,在身份置换和国退民进的带动下,出现了很多民营企业,也给予了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外资纷纷通过合资或者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市场出现了更多的变化。
  目前国内企业在兼并购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下面以三一和合叉为例加以说明。
  三一几乎不涉足并购。2003年,三一集团收购邵阳汽车厂成立三一汽车公司,进入大型客车行业,收购华源凯马湖南汽车制造公司,并组建三一湖南汽车,产品涉及重卡、客车、汽车起重机,随后几无并购消息传出。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三一集团主要考虑自主发展,所以我们没搞过并购,可以说是基本没搞过。”
  安徽合叉作为国内叉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仅在1996年上市前后开展了3项并购,收购了安庆车桥厂、蚌埠液力机械厂和宝鸡叉车四厂,此后基本没有开展过资本运作。2009年其年报显示货币资金达到6亿元,应收账款3.5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1/3,显然,其资本利用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仔细看这两家企业的并购年份,会发现都与其上市时间相当,这是因为上市公司进行IPO操作时,会进行上市前重组,以创造一家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管理良好和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消除同业竞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收购都发生在该公司所在地附近了。
  对全球上市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那些只专注于一类产品的市场领先者,其生存率较低,这些企业或者拓宽了产品线成为大型企业,或者被大型企业所兼并。如果国内企业希望在行业有所建树,那么规范化和集团化已经成为了必然。产品的多元化和产业链的扩展,不依靠资本手段,很难有较大的突破。
  应该说,国内企业在公司发展、行业竞争的层面将兼并购列为主要手段的还不多,即使当年被称为资本代表的德隆,也在定位时将自己列为产业发展型公司,而不是资本投资型公司。以发展基础产业为思路的运营模式固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否是目前市场情况下最佳的发展模式这一问题仍值得思考。
  柳工集团和中联重科在此方面成为了国内同行的先驱。在十二五的发展规划中,柳工集团着重于兼并购,在行业中寻找值得收购的对象,并已经将鸿得利、金泰收入囊中,扩展产品系列,如果财务杠杆的运用合理,那么接下来的平台和资源整合将使得柳工集团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而中联收购CIFA,在今天看来,也无疑是非常成功的。